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20100520 定位

連兩發~

上上個禮拜不小心被拉進去參加大頭們的聚會,內容是未來3~5年聲子的發展。
我本來想提出我的構想,但有人提到說:要以福音為主,要能表彰神。

對我來說,我其實是有點不以為然。

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確定,我是沒有信仰的。
而且小時候參加宗教團體有不好的經驗,所以我有點排斥宗教色彩濃厚的環境。
我不排斥吹宗教音樂,因為那也是種學習。
但我不喜歡類似強迫中獎般的參與某些宗教活動。
所以我在信行寺幫忙,也純粹是以看到媽媽在忙,看到朋友在忙所以下去幫忙;
所以我留在聲子,是我想在這裡可以讓我聽到我想聽的聲音。

與其說讓聲子變成使徒,倒不如說我夢想中的聲子是一個說故事的人。
每年公演,都在說著不同的故事。
環遊世界80天、樂讀、Shell we dance?、......每個故事都是精彩,
每年都讓觀眾期待:明年可以聽到怎樣的故事。

當個傳福音的,不如當個說故事的。這樣比較有趣。

故事說完怎麼辦?不用擔心,會有人創造新的故事的。

之前會怕這番話講出來會怎樣,但後來,自己慢慢放開了。
知道了又如何?
自己遲早要離開的。合則來,不合則去。何必看的這麼重?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20100519 倦怠

這兩個字是我這幾個月以來的寫照。
不想唸書、不想練琴、不想聽音樂。

大概從過年前銅五演出完之後就這樣了吧,
擴大機開機的頻率越來越低,低到最近有兩天沒戴上耳機的紀錄。
練琴也是,手卡卡的。體會不到曲子原本感受到的生命力,
練琴就只剩下維持技術不要退步。
團練更誇張,連更進一步思考變化都懶了。

演出後倦怠期,這次持續的有點久,規模大到有點異常。

似乎理性的太久,忘了怎麼感性,
拿到曲子,拿到錄音,就是理性的分析句法、和聲平衡、張力、樂曲結構,沒有熱情。
聽音樂會也是,就是聽句法、和聲平衡、張力、音色,也聽不到熱情。
好像都是技巧性的、理性的。

但,音樂要有熱情不是嗎?
我的熱情跑哪去了?

今天看完「交響情人夢」的連載,好像有抓到了一點。
看的當下,我好像可以體會Franz von Stressmenn的感覺。
我好像在期待某場演出。
說期待,又好像不對,好像更接近渴望。

I'm desiring some preformence.

我渴望過癮的演出。就像去年希哲獨奏會上面的2-Gather一樣,
就跟幾年前第一次演出Marimba Spiritual一樣。
我渴望再一次這樣刺激到沒空去想的演出。

另外,還有一點很怪。

我腦袋的播放器最近怪怪的。
好像撥不出比較完整的曲子了,都是好幾個片段同時播放,
如果專心聽某個片段,卻又想不起任何東西。
很奇怪。以前都還可以的啊!
而且越來越雜,最近甚至有點變成空白。
我不知道怎麼了,會是太累了嗎?還是太忙?

感覺很多很亂,只能整理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