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0091122 Sergei Rachmaninoff - Symphonic Dances op.45

這首是我最喜歡的Rachmaninoff 管弦樂曲,第二名是Isle of Dead。
創作於1940年,Rach死於1945年。這首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大型管弦樂作品。

以規模來論,這首其實可以算城Rachmaninoff的第四號交響曲。
3個樂章:中板、慢、快。
一般人對Rachmaninoff的瞭解,都在他超強的鋼琴技巧上,
但他對於管弦樂技法的研究,其實也不輸給當時的其他作曲家。
這首就是很好的例子。
跟其他Rach的管弦作品相比,這首在音色上的變化相對豐富,有Stravinsky的風格,
骨子裡又還隱藏著自Taneyev以降俄羅斯學派的粗獷大氣。
甚至在旋律上又帶著Richard Strauss的耽美頹廢。
聽這部作品,就像再看一場電影一樣精彩。

雖說名為『舞曲』,但實際上曲子裡並沒有用到舞曲的動機,
相反地,整首曲子是從安魂彌撒裡的『Dies Ires』動機發展。

第一樂章,中板。分三段。
第一跟第三段結構類似,有點類似迴文,
風格比較接近進行曲,有淡淡地肅殺之氣。
而中間慢板則由Alto Saxophone獨奏,
以類似吟遊詩人的詠嘆調唱出一段絕美悲情的歌。

第二樂章,圓舞曲式。
這個樂章的重點在獨奏小提琴。
整樂章聽起來,很像是在惡魔的宮殿裡舉行的晚宴,
理應是歡樂的圓舞曲,卻以中快的小調為旋律,
違和感非常明顯。

第三樂章,快板。
這是我最喜歡的樂章。
這個樂章的拍子不好算,尤其整樂章的主題是以11拍寫成,
不僅音樂上不好處理,抓到拍子都不容易。
整樂章是以類似戰舞的形式組成。
綜合前兩樂章的主題與動機,所有旋律在這樂章得到充分發展,
群魔亂舞之下,呈現一種瘋狂且激動的情緒。
最後以三聲類似命運的動機結束。

1 則留言:

  1. @@"你真的搬了耶!不過我懶的搬= =”就放著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