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20090508 包圍曝光

這次的課題是包圍曝光(Bracketing, BKT)




包圍曝光是攝影技巧裡頭非常有趣的一個部份。

運作原理是設定一個曝光補償範圍,如+- 1.0EV,

讓相機針對同一個畫面,在指定的曝光補償範圍內拍特定張數的照片。

這樣可以避免景物過度曝光或是曝光不足的現象,尤其是高對比的景色。



Olympus SP-570UZ的BKT連拍一次可以拍3張,

感光度範圍最大1.0,

以消費機來說很夠用了,

但是在拍攝逆光風景時仍然顯得吃力。



上個禮拜五我花了大概兩個小時利用東華的景來

實驗包圍曝光與緊接著的HDR(High Dynamic Range image)後製。

我發現包圍曝光可以很好得呈現類似負片的效果,

就是高亮度與低亮度部份的細節都能很清楚的呈現。

所以只要再調整HDR之後照片的亮度或是GAMMA值,

就可以做出比原本一張定生死還要精彩的照片。



下面就是一張我覺得拍得還蠻不錯的照片







不過有時候包圍曝光下去會破壞物體與背景之間的連結關係,

讓物體有種浮出來的感覺。像這張







不過這些都還好,我覺得最好的地方是在BKT連拍下,

仍然可以調整曝光補償。

在拍攝時,像機會將自定的曝光補償,與BKT模式的曝光補償作合併。

因此可以作到曝光補償3.0EV的奇妙數字。

所以,下一次有比較常時間拍照的時候,

我的目標是要試驗雙重包圍曝光的手法。

就是對同一個景設定BKT 0.3、0.7、1.0三個值分別拍攝,

接著在手動調整曝光補償從+2.0EV到-2.0EV,

一個景總共可以得到 13 * 9 =117張照片。

最後將這117張照片以HDR手法合併成一張,

理論上,這樣可以得到細節與動態都最大的照片。



但,這個手法也有很大的一個缺點,就是一定要有腳架,

而且拍攝時間不能長。

要腳架的原因是必須要讓每張照片的景物都一模一樣,

不然在HDR的時候會因為像差而使照片模糊。

所以BKT-HDR不是用於動態物體攝影,不然會出現鬼影。



就像這張





拍攝時間不能長,原因是怕測光會跑掉,

例如太陽光的角度因為拍攝時間太長而移動,

造成合成時的像差。

這都是必須要克服的問題。

所以在無法使用BKT-HDR的場合,建議還是使用搖黑卡或是漸層鏡之類,

方便拍攝高動態場景的設備或是技巧。

1 則留言:

  1. ?><看完此篇的感覺好多問號><
    我不會照相><不會不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