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切的開端,上個禮拜五終於結束了它。想說寫寫簡單的回憶錄記錄一下。
--
曲子寫於1986年。巴西打擊演奏家Rosauro寫給他的兒子Marcello Rosauro的作品(但是他兒子似乎不是學打擊的)。。因為曲子好聽、旋律性強、使用技巧廣泛、更重要的,音域不大(56鍵、甚至52鍵木琴就可以練習跟演奏),推出之後大受歡迎,到今日他已經是台灣絕大部分打擊主修的學生都多少練過的作品。
曲子總共4個樂章:Saudação、Lamento、Dança、Despedida,分別用到不同的木琴演奏技巧。
--
這是我開始學習Marimba演奏的第一首曲子,也是我開始練習獨奏的第一首作品。
最早接觸到它是2000年左右,我高二寒假。那年東中跟東女舉行聯合寒訓,請了陸軍樂隊的人來上打擊分部。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什麼叫做「擊樂重奏」(最後成發演了Michael Colgrass 的Three Brothers)。寒訓結束之後,東女打擊部的在清理場地時發現了一份部熟悉的譜(寒訓地點在東女),因為其他人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練,輾轉就到了我手上。那份譜就是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因為那時候剛剛摸索出怎麼打鐘琴跟木琴,對於這首曲子一點概念都沒有。只知道這首應該需要用到以前曾經看過的四棒技巧。所以譜就一直被我擱著直到我考完大學的那個暑假。
那個暑假應該是我到目前練琴練最勤的一段時間吧...
每天早上9點到社辦開門練琴到中午,吃個飯回來睡一下,睡醒繼續練到傍晚爸媽下班。
這段時間我把這份譜拿出來,抓了4支高音木琴棒,用學校新買的YAMAHA高音木琴,研究左手的頑固節奏要怎麼打(當然啦,同時不只有練這首,還有一些8月演出的曲子)。
就這麼研究了兩個月,第一樂章的前半慢慢練起來了,我的高中生活也正式結束進入大學生活。
東華一樣沒有Marimba這樣樂器,只有一台Saito出的「大台Xylophone」。我不知道這幾樣樂器之間到底差多少,所以也就沒有很在意的繼續練習。還因此跟宇哲結下不解之緣。
一年過去,大二的時候,跟慈濟那邊聯繫上,去幫忙他們演出,並且跟著上分部課。因此跟希哲結識。
這個時候我還只能打到第一樂章的前半(我以為這首曲子就只有這個樂章的長度XD),因緣下知道希哲他家有真正的marimba,就跟他借了時間來練習。那個時候的聲子大樓還是間婦產科醫院,每次練習都要穿過整個診所,坐電梯到5樓練琴。練著練著如果希哲有在就把目前遇到的瓶頸問他。就這樣子,持續了快2年。這兩年,第一樂章只能摸過音,打過去,細節完全沒有餘力去照顧。也因為自己實力實在不足,就上網去找曲子、找樂譜來玩。所以除了這首,還練了安倍圭子的「Little Window」,但是同樣還是不知道有後面3個樂章。
兩年後,大四。管樂團成立。琴歸在管樂團管理,想練琴除了入團,就只能付琴房錢。從國中開始就是窮學生的我沒有多餘的錢付琴房,所以我選擇入團。這一年,原本的第一樂章樂譜不見了。但是我同時找到了完整4個樂章。這年我看到了聲子的其他人,各個都像是無法超越的高山。獨奏曲這種事情,就因此變得隱密(因為怕被笑XD)。這個時候,我開始練習第三跟第四樂章。
4個樂章裡面,我練最少的是第3樂章。因為扣掉前面的伴奏,說真的這個樂章需要練習的技巧並不多。所以練起來就很快。而第四樂章則是練習第二久的。原因跟第一樂章一樣,也是左手。跟第一樂章當時候練習不同,這個時候我已經有一些木琴的譜可以選,所以練著練著遇到瓶頸就擺著先玩別的作品。等到哪天覺得可以了再繼續練。所以這段時間除了第三第四樂章,還有安倍的「Michi」、「Wave(一小段而已)」「竹林(也是一小段)」。這樣斷斷續續的練了幾年,這兩個樂章也練出個樣子了。最後回頭看第二樂章。
對我來說,整首曲子最難的不是考驗耐力的第四樂章,而是第二樂章。不光是技巧不容易(左手單手輪音對又撇子來說不好練),內涵的音樂更是難以琢磨。琢磨到一兩年前(整整4年),不知道是曲子練多了還是突然開翹了,這個樂章突然就會了。到這裡,整首曲子總算可以把音符打出來了。但是光能演奏音符還是不夠,所以曲子還是斷斷續續的練,斷斷續續的研究,直到今年初。
從幾年前開始,就一直有人時不時的開玩笑說「要不要開獨奏會?」
本來不以為意。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自己某些程度也被說動了「要不要開獨奏會?」。
今年初就跟希哲提了想要打獨奏的意思,想挑戰自己,也是不想留下遺憾。
本來提的曲子是 Nebojša Jovan Živković 的「Uneven Souls」,但是編制實在太大,考量了一下換成了這首。
簡單的回憶就到這邊。
中間還有很多小故事跟登場人物。但是時間軸實在太長了所以就不一一介紹。
謝謝所有來聽我第一次以打擊樂手身分獨奏的人。
這首曲子還沒完全完成。我還會繼續研究,努力去把我心目中的那個樣子給打出來。
也謝謝Sandy Wang,你讓我打的很安心。
F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