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20090102 通貨膨脹

2009第一篇文



前幾天一樣睡覺前構思的。




通貨膨脹(inflation):意指整體物價水平相對特定數額貨幣(購買力)持續上升的狀態(摘自Wikipedia)。簡單來說,就是東西一直變貴。



既然有通貨膨脹,那就有相對名詞:通貨緊縮(deflation)。



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



現在來假設一個狀況:



有一個經濟體,它非常穩定,沒有天災、沒有人禍,出生與死亡率都一樣,人口結構恆定,......所有跟物價有關的東西都是不變的。

在這樣的經濟體中,物價是恆定的。

產出跟消費長年不變,物價沒有理由改變。



如果有一天,不小心多生了1個人,那麼:



糧食價格就會上漲,因為吃飯的人變多了。

貨品價格會上漲,因為買東西的人變多了。



既然市場交易最大宗的部份都漲了,整體物價相對來說也漲了。



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原因。

簡單來說,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代表的只是貨幣的購買力變化。



以前有沒有通貨膨脹? 有,也沒有。



在金本位主義下,貨幣價格與兩個事件有關:製造通貨的貴金屬產量、與欲交易的物品產量。

貴金屬產量減少,貨幣需求不變,則貴金屬價格上升,連帶貨幣價值上升。

交易物品產量上升,需求不變,則貨幣價值下降。

因貴金屬產量接近恆定,因此物價的波動僅受物品產量影響。

也就是說,金本位主義下,通貨膨脹率非常接近0。



在信用貨幣政策下,貨幣不直接與貴金屬進行連結,

貨幣價值只跟人民對發行者的信心有關,

因此,貨幣價值很容易受到其他交易活動而波動。

例如說,跟其他經濟體交易,本國資金流出,國內流動資金減少,各經濟單位在貨幣數量減少的預期心理下,選擇較低消費額。因此帶動物價下跌,造成短暫性通貨緊縮。



但物品的真實價格有變嗎?沒有。

真實價格只跟生產物品所需的勞動力與資本數量有關。





大概就這樣



這篇寫得好爛



晚上再想想,禮拜一來補完吧

12 則留言:

  1. 目前以人口結構與天候變化的趨勢來說
    兩者都有著明顯的變化
    首先以人口結構來說
    先進國家的人口成長趨緩是很明顯的
    而新興市場的人口則是成長得很快,但因近年經濟發達的緣故
    教育普及也連帶讓新興市場的人口成長加速度慢慢減緩
    以未來學的研究觀點2050年全世界的人口數可能會成長到95億
    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印度與非洲(主要來自非洲)
    而先進國家的人口數量反而有減少的趨勢
    但以人口結構來看,未來印度與非洲將會是全球勞力市場的主要提供者,先進國家勢必會在這區塊上搶得先機,全力運用這發展趨勢
    而當然在先進國家人口成長趨緩的情況下,先進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可能會有停滯的情況,因此房市是否有泡沫化的狀況得密切關注當地的移民政策所帶來的影響,除此之外先進國家所擁有的資金也可能轉而流向這些人口即將爆炸的地區,以便取得較低的成本,日後轉賣給當地居民(當初中國的改革開放也跟這很類似)
    以人口結構的面向來看,印度依然是日後最有成長力的國度
    但其中的變數則是區域政治的穩定性,這跟移民政策以及金融法令的開放有很大的關係

    回覆刪除
  2. 另外說到天候變化的問題,我想這部份就學習生物相關領域的你來說應該是比較擅長的部份
    這部分我覺得比較有衝擊性的主要在於農產品與水資源的部份
    很多未來學家都有注意到全世界的淡水資源有流失的現象
    以往的例子是撒哈拉沙漠在希臘時代還是一大片廣大的森林,而今卻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沙漠,目前有沙漠化徵兆的區域就我所知有中國大陸的黃河流域,其他地區我則不是那麼了解,但如就人口稠密區發生沙漠化現象,那麼也許可以參照羅馬帝國時代對於北非的產業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部份或許"槍砲、病菌與鋼鐵"這本書曾經有提過相關的訊息
    以基本的生物條件來說,人口結構與天候變化是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但在國際貿易的環境下,確實各國都有著先天的優劣勢,某些國家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先天不良的環境確實難以與他國在商業談判上取得優勢
    因此通貨膨脹的問題除了單純的生物觀點外,也不能忽略掉國際談判的人為限制
    佔有地理優勢的國家在貿易談判上確實籌碼較多,如果政局穩定的話確實能夠在國際金融佔有強大的牽制力量

    回覆刪除
  3. 另外,因為資訊時代的來臨
    無線寬頻科技讓國際貿易的規則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
    當初大航海時代的航權造就歐洲列強的興盛
    如今網路科技雖然讓普羅大眾都擁有自創品牌的機會
    卻也會讓擁有先期資訊的人佔有更多的優勢
    如今雖然有維基基金會或是開放程式碼等共享社群的出現
    但擁有媒體的企業與政治人物依然會在這區塊上設法保有既有優勢
    這部份或許依然是先進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殖民手段
    但以目前中國的例子來看
    雖然中國這二十年來對外出賣勞力資源
    卻也在這過程對世界各國換取了相當的談判籌碼
    未來中國依然會運用以往先進國家對於他國的殖民系統來固守既有資源
    但貧富差距的全球化我認為是這世界正在發展的趨勢
    以往貧富差距侷限於各個國家之間
    但今後的貧富差距應該會發生在這地球上的每個角落
    日後中國、印度與非洲都會有世界首富產生
    也依然會有最貧窮的悲劇發生
    我想這大概就是掌握資源者對於他人的宰制所必然造成的現象
    殖民現象發展到現在不再會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而是社群與社群之間的競爭關係

    回覆刪除
  4. 土地沙漠化主要原因是人類的農業活動所造成。
    人類移除地表植被改成較淺根的作物,促使表土流失。
    表土流失連帶影響到地下水脈的來源供給。
    地下水斷絕,表土流失,最後結果就是沙漠化。

    印度一直以來都有成為世界列強的潛力,
    但最大原因是卡在社會制度。
    種姓制度這種優生學政策雖然可以有效維持社會結構穩定,
    但也會妨礙有益的社會變遷,使社會呈現停滯狀態,降低整體競爭力。

    以後國際局勢可能會隨著國際分工更加精緻化,而呈現多頭競爭的態勢。
    勞力密集地區挾著旁大勞動力進行協商,
    資本密集地區則用資本輸出價格作籌碼,
    消費密集地區會是最大輸家,因為沒得選擇。

    回覆刪除
  5. 你說得很對
    但我並不認為消費密集地區會沒得選擇耶
    試想如果美國人不買東西
    是否會造成全球的經濟蕭條?
    以往美國曾運用美國人的過度消費來作為談判籌碼
    比方說301條款的報復手段便是以美國的消費力作為強大後盾
    除此之外,擁有消費密集市場的地區
    是否也代表著當地經濟環境原先便擁有相當好的條件?

    回覆刪除
  6. 我會提出這樣的觀點,是有個前提在的,
    就是國際分工高度精緻化。

    高度分工下,身為消費密集市場的經濟體本身將不生產大宗的初級產品,
    所有民生必須的初級貨物,都從其他資本密集或是勞力密集的經濟體輸出。

    因此,很有可能變成另一種模式的壟斷市場。
    消費密集的市場被勞力或資本密集市場中某幾個大廠牌給壟斷,
    也因此我才說,消費者會沒得選擇。

    回覆刪除
  7. 一個題外話,下面這個網址是我最近找到的一個新聞網站: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index.cfm
    運用這種網站所看到的國際局勢,感覺真的比第四台好太多^^"

    回覆刪除
  8. 嗯嗯

    不過還是多看幾家比較好。
    畢竟媒體常會音政治立場不同而篩選新聞或扭曲新聞內容,
    多看幾家比較容易還原事情的真實面貌。

    不過我還真看不習慣簡體。

    回覆刪除
  9. 嗯嗯

    最近國富論卷二要看完了,

    後面提到完全競爭市場下物價上漲與工資上漲間的消長,

    從這邊就可以衍生出通貨膨脹的概念跟資本流動性的重要性,

    還可以進一步推演出存款準備率的含意。

    回覆刪除
  10. 這網站是美國政府資助的一個網站名為美國之音
    主要是以美國觀點看待世界局勢
    比起國內媒體以意識形態操作國際資訊會好很多
    另外像是
    http://chinese.wsj.com/big5/index.asp 華爾街日報
    也是個不錯的消息來源
    而當然這些媒體依然受到美國觀點的影響
    只是相對來說品質會好很多
    至少用字遣辭不會讓人覺得藏有過多的煽動性

    回覆刪除
  11. ps.這些網站是可以用繁體版看的

    回覆刪除
  12. 真期待你的心得呀 深入淺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