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1201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過了好幾天才po

今年的狀況不錯,PA應該是我遇過這8屆狀況最好的。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主持人很正,而且說話蠻有技巧的。


一開始就強迫性避開長官們的演講,
強迫推銷的部份也不會讓演出者跟底下的觀眾感到不耐。
算是我遇過相當好的主持人,真不愧是公視訓練出來的。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陳響的演出我覺得不錯。
Paganini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相當不好搞的作品。
但中間mic好像有問題,所以cadenza有中斷。
相對來說,台灣弦樂團的狀況就不是很好。解體次數有點多。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旮亘樂團的演出,雖然就那一套,但效果不錯。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連外國人都enjoy。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這場的主秀是樂興之時跟施孝榮。
施孝榮的狀況不錯,台下fans也不少。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相對來說,王海玲的演出就沒那麼精彩。
可能觀眾對她的喜愛程度比較不好吧。


寄件者 20091128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江靖波的指揮動作很好玩。很軟很流暢。拍點不是很清楚,但是cue跟音樂的流動很明顯。
蠻容易引導觀眾進入音樂的。

大概就這樣。
今年演出蠻成功的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0091122 Sergei Rachmaninoff - Symphonic Dances op.45

這首是我最喜歡的Rachmaninoff 管弦樂曲,第二名是Isle of Dead。
創作於1940年,Rach死於1945年。這首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大型管弦樂作品。

以規模來論,這首其實可以算城Rachmaninoff的第四號交響曲。
3個樂章:中板、慢、快。
一般人對Rachmaninoff的瞭解,都在他超強的鋼琴技巧上,
但他對於管弦樂技法的研究,其實也不輸給當時的其他作曲家。
這首就是很好的例子。
跟其他Rach的管弦作品相比,這首在音色上的變化相對豐富,有Stravinsky的風格,
骨子裡又還隱藏著自Taneyev以降俄羅斯學派的粗獷大氣。
甚至在旋律上又帶著Richard Strauss的耽美頹廢。
聽這部作品,就像再看一場電影一樣精彩。

雖說名為『舞曲』,但實際上曲子裡並沒有用到舞曲的動機,
相反地,整首曲子是從安魂彌撒裡的『Dies Ires』動機發展。

第一樂章,中板。分三段。
第一跟第三段結構類似,有點類似迴文,
風格比較接近進行曲,有淡淡地肅殺之氣。
而中間慢板則由Alto Saxophone獨奏,
以類似吟遊詩人的詠嘆調唱出一段絕美悲情的歌。

第二樂章,圓舞曲式。
這個樂章的重點在獨奏小提琴。
整樂章聽起來,很像是在惡魔的宮殿裡舉行的晚宴,
理應是歡樂的圓舞曲,卻以中快的小調為旋律,
違和感非常明顯。

第三樂章,快板。
這是我最喜歡的樂章。
這個樂章的拍子不好算,尤其整樂章的主題是以11拍寫成,
不僅音樂上不好處理,抓到拍子都不容易。
整樂章是以類似戰舞的形式組成。
綜合前兩樂章的主題與動機,所有旋律在這樂章得到充分發展,
群魔亂舞之下,呈現一種瘋狂且激動的情緒。
最後以三聲類似命運的動機結束。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0091122 受寵若驚

我一直沒有自覺,我給自己的標準到底多高。
昨天跟世曼聊了一下,原來我給自己這麼高得標準啊XD

不過我到昨天才知道,原來我的臉這麼藏不住情緒。
只要一打錯,臉色馬上變黑。
原來這麼明顯啊XD
看來我的功夫還不到家。

第一次知道,其實我打錯沒多少人知道。
原來會握4支,就是高手了。
這些我原本都不知道。
我以為我打錯很明顯。
我以為技巧要多好、音樂性多完美才是高手,
應該是這邊高手太多的關係。

聊著聊著,又一場演出定下來了(囧)
而且還是我最驚恐的獨奏!

明年2月份,洄瀾銅五的演出,上半場主角自己來,
下半場,我可能要上一兩首的獨奏。
目前排定Rosauro的Marimba協奏曲第二跟第四樂章。

看來,譜還是自己買比較踏實。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20091113 新網誌新氣象

天空雖然擁有無限的相簿空間

但不斷加入花俏但無用的功能,取消實用的項目,

所以最後決定,跳槽!

現在這邊還不熟,慢慢操作吧

以後照片會放在我的picasa相簿中,天空那邊會整個取消掉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20091111 人的定義?

何謂人?
有人說,人會思考。

那麼,AI算不算人?植物人算不算人?嬰兒是不是人?



有人說,人是有機的。

那麼,哪天出現全有機物構成的機器人,他是不是人?



有人說,以上皆是。

那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機器人,你會把他當人嗎?



又有人說,人會死。

所以,如果有機器願意放棄永恆只為成為人,他是人嗎?

那為什麼人永遠都在追求永恆?



最後,『人』又要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壽命?

受精的那一刻?著床的那一刻?出生的那一刻?還是有意是的那一刻?



這些問題,在『正子人』裡面都被討論,但是討論的並不深。



到了『攻殼機動隊』,這些問題被延伸的非常複雜。



全義體化的人、會思考的機器、擁有意識的駭客程式、共享大腦卻擁有獨立自我的機器人,全都在挑戰世人對於『人』的認知。




20091111 The Positronic Man

真是寫得很精彩的一本小說!



兼具娛樂性與話題性




自從看完『變人』之後,就一直很想把它的原著小說找來看。

昨天到圖書館,看到『正子人』,二話不說,借回家k。

晚上在空間,花了3個小時,整本KO!

真是精彩的小說啊!



從人的角度來看,Andrew Martin的行為是無法理解的。

因為我們自知,我們並不完美。

不管是外貌上、個性上、或是思想上,都有許多無可抹滅的缺陷。

所以當Andrew Martin提出來『想要變成人類』的想法與舉措時,

人們的反應是「困惑」、「恐懼」、與「慌張」。



但是對Andrew Martin來說,變成人類是自己必需要走的路。

雖然擁有完美的體型、強大的效能,

但人們只願意把Andrew Martin當成『財產』,而不是『個體』。

所以對Andrew Martin來說,取得『人』的身份,就變成唯一的目標。



另外,書中也提到兩個現實:

1. 再怎麼高瞻遠曙的人,都有接受度的極限。

從『老爺』、『小小姐』、『喬治』到『保羅』,每個人都幫Andrew爭取到一部分的權利。但是當Andrew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時,他們的反應就跟一般人一樣:恐慌、且不解。



2. 人類的排他性。為什麼人類會有排他的現象?我自己思考之後覺得原因可能有兩個:競爭與預防。因為族群內多樣性的關係,每個人的交配機率就跟他與眾不同的程度有關。而Andrew是個機器人,非常的『與眾不同』。



先這樣吧



吃飯去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20091110 國富論總算看完了!

看了一年多,總算啃完了!!!




這本書寫得真的很精彩。

翻譯也翻得有到位,雖然還是有些地方看不懂,但大部分都跟的到。



整本書分成5卷:分工、資本產生、資本累積、貿易、跟政府收支。

其中我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前3卷。

後兩卷旁枝末節有點太多,精彩度不如純理論性的頭3卷。



整個來講,Adam Smith在國富論裡頭最核心的幾個思想,

首先是分工。利用分工,在不降低個人產能下提高總體產能。

同時,增加企業主改進製程的機會。



第二個是貿易。貿易的最核心觀念是「剩餘價值」。

對自己沒用的東西,對其他人可能很有幫助。

拿自己不要的東西,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就是所有貿易的最根本面貌。



最後一個,是公平。

「公平」這個詞,除了包涵「大家都一樣」這個概念之外,還同時包涵「使用者付費」這個原則。

讓該付費的付該付的費用,免除不該付費的所多付的費用,自然就能讓資本的利用程度達到最大。同時合理化各國交易間所多付的關稅、貨物稅、出口補貼等等阻礙正常貿易的措施,讓國內貿易跟國際貿易都回到最不受限制的狀態。



找個時間再來慢慢整理整個看完的心得吧



昨天晚上有把國富論裡面有關資本累積與貿易的部份,和通貨膨脹結合起來,

有看到好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