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100913 大分流

上禮拜五剛看完的書。
說的是工業革命前後世界貿易網跟大西洋貿易路線的變化。

在工業革命之前,世界的貿易網絡是長這樣:

歐洲從美洲進口初級產品(糧食、棉花、糖),自東南亞進口奢侈品(鴉片、香料、菸草、茶),
再用自美洲取得的白銀跟中國還有印度交易絲綢與布料。

再工業革命前夕,因為歐洲達到土地的人口上限,
糧食、燃料與建材取得都出現相當大的問題,
因此選擇自新大陸進口這些初級產品,等於是把新大陸當成歐洲的鄉下地方來用。
而整個歐洲則集中火裡發展密集工業。

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除了人口上限之外,糧食價格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在新大陸採取農產傾銷政策之前,歐洲一直處於糧食與建材不足的狀況,
糧食價格居高不下,產生新大陸糧食與棉花生產的誘因。
也迫使舊大陸工人放棄農務。

這也是中國一直沒有發展出相對應工業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糧倉政策讓中國物價維持在相當穩定的水準,因此缺乏對進口糧食的誘因,與全職工人的誘因。
另一方面中國選擇應付生態壓力的方法是持續緩慢的擴張,把人往邊陲送。
但這樣造成的問題是運輸成本過高,導致沿海與長江中下游幾個原型工業重鎮因拿不到原料而衰亡。

大概就是這些

中間有一大半因為翻譯而看不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