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Gustav Holst: First Suite in Eb for Military Band

First Suite in E flat for Military Band / Gustav Holst

20世紀初,浪漫派風格的管弦樂法逐漸發展到極致。伴隨打擊樂器的發展、銅管樂器的成熟,還有進行曲的交響化,作曲家開始嘗試在軍樂隊裡找出更多聲音的可能性。因此管樂的發展開始分歧:一派盡可能的放大,用所有的可能去做出交響樂團的聲音。另一派則相反,在保留軍樂隊特有聲響的同時突破樂器屬性的限制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以「行星組曲(The Planets)」聞名的英國作曲家Gustav Holst在英國軍樂學校(British Military School of Music)的需求下,寫出這首可以說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曲子創作於1909年,首演於1920年。因Holst生前並未將這首作品定稿,所以就算當初Holst已經完成管樂配器,後續對於編制的細節仍有爭議。作品首演之後,管樂指揮Frederick Fennell根據這首作品的原始需求與當時的樂器發展,組織了伊士曼合奏團(Eastman Wind Ensemble),成為後世作曲家們創作管樂曲時的標準編制。

曲子分成3個樂章:Chaccone、Intermezzo、March。第一樂章的「Chaccone」原本士個變奏曲形式的舞蹈。Holst在這個樂章中並沒有對旋律加以變奏,而是在開頭奏出主旋律後,保持主旋律不變,另外譜寫兩段搭配的對位旋律進行變奏。在主旋律與兩段對位變奏之間嘗試配器的可能性。中段將主旋律反轉形成全曲唯一的小調片段,但不久後又回到莊嚴明亮的大調結束在銅管的高音齊奏。第二樂章「Intermezzo」以第一樂章的對位旋律為基礎繼續加以發展。不同於第一樂章嘗試在銅管與木管樂器間取得平衡,第二樂章以木管樂器間的搭配為主。急促的旋律把第一樂章莊嚴的氣氛一掃而空。最後在下行分解和弦中輕巧的結束。第三樂章「March」改以銅管為主。同樣的發展素材,第二樂章在木管樂器帶領下顯得輕巧急促,第三樂章變得明亮且有侵略性。最後主題回歸,在主調的大和弦中結束全曲。

根據最原始Holst的設定,這首曲子僅需要19位演奏者即可演奏。後世雖然為了效果將演奏編制放大,但是如何演奏出乾淨的和聲且保持應有的張力,便考驗著演奏者的基本功夫與指揮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