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20081107 火鳳燎原

剛看完




很多人在罵陳某亂畫,

我也覺得應該不是史實。

不過,我倒想問,那到底甚麼才是史實?



張飛一定得是殺豬的嗎?

呂布一定有勇無謀嗎?

董卓就一定昏庸嗎?

劉獻就一定沒有做為嗎?

貂蟬就一定得是女的嗎?



我們太習慣把三國演義當成歷史,

卻忽略掉它只是本小說,雖然它寫的很真。

能在歷史留名的,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不為後人所知的,也不一定默默無名。

你我都不是東漢末年三國割據時期的人,

就算是,也不會知道整個局勢的所有細節發展。

說不定,這些後人所熟知的"印象",正是他們當初想要我們留下來的也未可知啊!



By the Way, 最近前言剛寫完,有時間胡思亂想。

中國的歷史很好玩,治世之前一定會亂個幾百年。

黃帝如此(戰蚩尤,統一黃土高原各部落);

姬發如此(滅商,統一分封國);

贏政如此(統一七國,築長城);

司馬懿如此;連李士民也是如此。

Why?

這時候,我想到達爾文的理論。



達爾文的理論說"適者生存"。

那如何"生存"?

不外乎"食物、女人、地盤"。



治世時,糧食夠、地大、性別平均;

亂世時,糧食缺、地大、沒有男人。



Why?



治世,國家穩定,人民沒有太多的環境變數,雖不錦衣玉食,但倒也衣食無虞。

但隨著人口成長,總有一天,會達到飽和。

人口飽和,耕地就會不足,糧食也會欠缺。

逆境產生了,自然天擇也發生了。

不只篩人民,也篩國君。



國君的應變能力不夠強,糧食問題與土地問題就無法有效解決,

於是人民開始亂,軍閥開始崛起。

這時候,人的好戰本能就被激發。

愛打架的,不懂逃的,跑得慢的,力氣不夠大的,

在這波天擇篩選中,被淘汰了,

只留下苟且偷生的一群"平凡人",與一個懂得處理問題的"國君"留下來。



因為連年戰亂,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吃飯的人少了,耕作的人少了,存糧消耗少了,逆境也沒了,

戰爭,自然也打不下去了。

所以,國家又安定了下來。



如此周而復始,同樣的戲碼不斷上演。

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演化的角度看,也是挺合理的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